同治新疆回乱
同治新疆回乱,是中国清代同治年间新疆各地发生的动乱,与浩罕、俄罗斯的入侵交织在一起。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库车回民举事,杀死办事大臣与阿奇木伯克。因陕甘回乱波及,数月之内,新疆各地相继发生暴动和叛乱。暴动者以回族、维吾尔族农民为主,也有汉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加入。各地起事者在攻占官署、兵营后,推举阿訇为首领,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随后,各政权之间又发生混战与兼并。至同治四年(1865年)末,新疆大部份地方失陷,官军仅保有塔城、库尔喀喇乌苏、巴里坤及哈密一带。此时,西北官军主力正在平定陕西、甘肃的动乱,无暇顾及新疆。俄罗斯则乘乱入侵塔城及额尔齐斯河流域,并于1864年10月逼迫乌里雅苏台将军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了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大片领土。
1864年底,喀什噶尔的起事者向浩罕汗国求援,导致阿古柏入侵新疆。1865年至1867年间,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消灭了天山以南各地的暴动者政权,在回疆建立哲德沙尔国。同治十年(1871年),俄罗斯借机侵占伊犁。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西征,收复乌鲁木齐一带。光绪三年(1877年),清军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持续十余年的新疆动乱最终结束。光绪七年(1881年),中国通过交涉收回俄国占领下的伊犁。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下旨设立新疆省,废除了乾隆以来的伯克制和军府制,实行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制。
道光
同治
19世纪中叶,英俄两国加紧对中亚地区的殖民争夺(俄国完成了1861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侵略野心进一步扩大;英国基本占领了印度,因此,也开始向中亚渗透)并觊觎中国领土新疆。
同治初年,因太平天国、捻军等持续多年的内乱及向西方列强赔款,清廷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每年由内地各省拨解新疆的二三百万协銄逐渐缩减,最终断绝。大小伯克官吏任意摊派勒索,致使民怨沸腾。
此次动乱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新疆各地发生暴动,驻扎大臣等官员被杀或自尽,清兵溃败。 各地起事者建立多个互不统属的割据政权,各政权之间相互混战。 俄罗斯军队入侵塔城等地,中国官员被迫与之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浩罕军官阿古柏携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新疆,消灭天山南路的清军据点。 阿古柏逐一消灭各地暴动者政权,驱逐和卓后裔,建立哲德沙尔国。 清军西征,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阿古柏入侵时的新疆各地方势力
首领
称号或官职
势力范围
灭亡时间
被谁所灭
艾拉汗(维吾尔族)
苏丹
伊犁
1871
俄罗斯
喀尔莽阿(锡伯族)
伊犁锡伯营总管(清朝)
妥得璘(回族)
清真王(哈里发)
乌鲁木齐
1870
阿古柏
吐鲁番
徐学功(汉族)
清朝当地团练
乌鲁木齐南山、吐鲁番
-
棍噶扎拉参(藏族)
领兵喇嘛(清朝)
塔尔巴哈台
库尔喀喇乌苏
何琯(汉族)
巴里坤镇总兵(清朝)
巴里坤
伯锡尔(维吾尔族)
哈密札萨克和硕亲王(清朝)
哈密
热西丁和卓(维吾尔族)
圣人穆罕默德后裔、圣战者热西丁汗、
汗和卓(黄和卓)
库车
1867
喀喇沙尔
阿克苏
乌什
哈比布拉(维吾尔族)
帕夏
和阗
1866
马大老爷(回族)
陕甘回乱起义回民领袖
叶尔羌
尼牙孜(维吾尔族)
叶尔羌阿奇木伯克
马大老爷、热西丁
清军
马大老爷
巴尔楚克
思的克(柯尔克孜族)
塔什密里克阿奇木伯克
喀什噶尔回城
1865
奎英(满族)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清朝)
喀什噶尔汉城
托克托布(满族)
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清朝)
英吉沙尔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修建渭干河水利的库车河工托乎提尼牙孜哈里等人杀死监工和伯克,引发暴动。同月,库车土回 马漋、马三保、玉门人杨春,联络外地人田拉满、苏拉满,聚集当地汉回(回族)、汉民、缠回(维吾尔族)起事。库车办事大臣萨凌阿咨报喀喇沙尔(今焉耆县)求援。五月初三,马漋部众攻入库车城内,杀死库车办事大臣萨凌阿、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文艺、叶尔羌帮办大臣武仁布、库车阿奇木伯克库尔班等人,逼迫曾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的库车闲散郡王爱玛特(艾合买提王伯克)充当暴动首领。爱玛特为库车伯克鄂对之后,不肯屈从,被当场杀死。
暴动者找到库车热西丁家族的阿訇热西丁和卓 ,推举其为首领。热西丁自称“先知穆罕默德最伟大的后裔、宇宙力量的主宰者” ,人称“汗和卓”(清代文献讹作“黄和卓”),煽动民众对异教徒(卡菲尔)进行圣战。热西丁派兵向西攻占了阿克苏和乌什,向东袭取喀喇沙尔,基本控制了回部东四城一带。
五月初七,库车以东的玉古尔(今轮台县)被暴动者攻陷。初九日至十四日,阿克苏所属的赛喇木、拜城,喀喇沙尔及其属城库陇勒(今库尔勒市)也爆发民变,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依奇哩死难。阿克苏办事大臣富苏哩驰书伊犁求援,未几阿克苏城陷,富苏哩举家自焚 。回部东四城陷落后,为库车的热西丁所控制。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阿訇妥得璘(一名妥明)潜逃出关,来到乌鲁木齐,寄居于乌鲁木齐绿营署理中营提标参将索焕章家中。索焕章师事之,一同谋划起事。
同治三年五月,乌鲁木齐都统平瑞得知库车发生暴动,派文光领兵前去平叛,途中被乱军击溃于乌沙塔巴克,全军覆没 。索焕章属下的汉回兵丁夜间在乌鲁木齐南关清真寺集会议事,被戍卒朱小贵窥见。朱小贵报告乌鲁木齐绿营提督业布冲额,业布冲额询问索焕章。索焕章诬称朱小贵造谣惑众,将其斩首。六月十二日,妥得璘、索焕章起兵反叛,攻下乌鲁木齐汉城(迪化城)。业布冲额被俘,囚禁于索焕章宅中,八日后仰药自尽。都统平瑞与少量屯练、勇营困守巩宁城(乌鲁木齐满城)。同日,昌吉县事起,知县恩锦逃走,典史秦某阖家就戮。
困于巩宁城内的清兵多为老弱,不习操练,平瑞惟有等待援兵。然而“自六月至八月,无一至者。” 伊犁将军常清、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派兵救援,皆被阻于乌鲁木齐以北。平瑞勉强督兵出战,清军一触即溃,死五百余人。八、九月间,阜康、呼图壁、绥来、乌兰乌苏等地失陷。妥得璘自称“清真王”(哈里发),控制了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市)以东、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以西一带地方。九月辛丑,在困守百余日后,巩宁城破,平瑞自焚,护理镇迪道伊昌阿投井死,协领荣庆以下死难者一百余人。
喀什噶尔的思的克、金相印因无力攻克清军驻守的喀什噶尔汉城(今疏勒县),于1864年底派人邀请流亡浩罕汗国的白山派和卓后裔入境。浩罕执政者随即派阿古柏领兵携波罗尼都曾孙布素鲁克入侵新疆。1865年9月至1870年间,阿古柏率领浩罕乌兹别克族军队相继攻占了喀什噶尔汉城、叶尔羌、和阗、阿克苏、库车、库尔勒等地,将天山南路各地的暴动首领全部消灭,最后控制了乌鲁木齐,宣布建立哲德沙尔国。至清军由甘肃进剿时,阿古柏及其浩罕军队占据新疆南部达十三年之久。
同治十年(1871年),俄国以防备阿古柏袭扰为由,派兵占领了伊犁一带,声称“代为收复”,待中国军队肃清内乱时归还,实则图谋永久割占。
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军基本平息了陕西、甘肃的叛乱,筹备恢复新疆。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收复乌鲁木齐、昌吉、绥来(今玛纳斯县)。光绪三年,阿古柏服毒自尽。清军收复天山南路。
《镇原县志》
“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甘肃新通志》卷47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
《华亭县》
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
《隆德县》
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
泾阳县。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战前一年的1861年人口17,7万,战后6.7万,战争中损失11万。
兴平县。战前1861年18.4万,战争三年人口损失7.9万。
户县。战前16.2万,战争中人口损失比例超过三分之二。高陵县战前8万,损失4.8万。
富平县。战前31.8万,损失20.3万。
三原县,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21.6万人,损失12.3万。据三原县志记载,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8万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损失4.8万。
大荔县(旧制)。战前22.4万,三年后仅余72679人。损失67%。
合阳县。战前29.9万,战后余14.6万,损失57%。
澄城县。战前20.6万,损失60%。
蒲城县,战前32万,损失64%。
华州(现华县),战前17.8万,战后不到9万。
暂时还没有同治新疆回乱的更多信息,请继续浏览其它资料
最新事件
热门事件
最新话题
热门话题
Copyright © 2015-2018 讲历史 www.jianglishi.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晋ICP备20006161号-1
同治新疆回乱
同治新疆回乱
同治新疆回乱,是中国清代同治年间新疆各地发生的动乱,与浩罕、俄罗斯的入侵交织在一起。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库车回民举事,杀死办事大臣与阿奇木伯克。因陕甘回乱波及,数月之内,新疆各地相继发生暴动和叛乱。暴动者以回族、维吾尔族农民为主,也有汉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加入。各地起事者在攻占官署、兵营后,推举阿訇为首领,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随后,各政权之间又发生混战与兼并。至同治四年(1865年)末,新疆大部份地方失陷,官军仅保有塔城、库尔喀喇乌苏、巴里坤及哈密一带。此时,西北官军主力正在平定陕西、甘肃的动乱,无暇顾及新疆。俄罗斯则乘乱入侵塔城及额尔齐斯河流域,并于1864年10月逼迫乌里雅苏台将军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吞并了新疆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大片领土。
1864年底,喀什噶尔的起事者向浩罕汗国求援,导致阿古柏入侵新疆。1865年至1867年间,阿古柏率领浩罕军队消灭了天山以南各地的暴动者政权,在回疆建立哲德沙尔国。同治十年(1871年),俄罗斯借机侵占伊犁。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命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西征,收复乌鲁木齐一带。光绪三年(1877年),清军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持续十余年的新疆动乱最终结束。光绪七年(1881年),中国通过交涉收回俄国占领下的伊犁。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下旨设立新疆省,废除了乾隆以来的伯克制和军府制,实行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制。
道光
同治
背景
19世纪中叶,英俄两国加紧对中亚地区的殖民争夺(俄国完成了1861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侵略野心进一步扩大;英国基本占领了印度,因此,也开始向中亚渗透)并觊觎中国领土新疆。
同治初年,因太平天国、捻军等持续多年的内乱及向西方列强赔款,清廷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每年由内地各省拨解新疆的二三百万协銄逐渐缩减,最终断绝。大小伯克官吏任意摊派勒索,致使民怨沸腾。
经过
此次动乱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新疆各地发生暴动,驻扎大臣等官员被杀或自尽,清兵溃败。 各地起事者建立多个互不统属的割据政权,各政权之间相互混战。 俄罗斯军队入侵塔城等地,中国官员被迫与之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浩罕军官阿古柏携白山派和卓后裔入侵新疆,消灭天山南路的清军据点。 阿古柏逐一消灭各地暴动者政权,驱逐和卓后裔,建立哲德沙尔国。 清军西征,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境。
阿古柏入侵时的新疆各地方势力
首领
称号或官职
势力范围
灭亡时间
被谁所灭
艾拉汗(维吾尔族)
苏丹
伊犁
1871
俄罗斯
喀尔莽阿(锡伯族)
伊犁锡伯营总管(清朝)
伊犁
1871
俄罗斯
妥得璘(回族)
清真王(哈里发)
乌鲁木齐
1870
阿古柏
吐鲁番
徐学功(汉族)
清朝当地团练
乌鲁木齐南山、吐鲁番
-
-
棍噶扎拉参(藏族)
领兵喇嘛(清朝)
塔尔巴哈台
-
-
库尔喀喇乌苏
何琯(汉族)
巴里坤镇总兵(清朝)
巴里坤
-
-
伯锡尔(维吾尔族)
哈密札萨克和硕亲王(清朝)
哈密
-
-
热西丁和卓(维吾尔族)
圣人穆罕默德后裔、圣战者热西丁汗、
汗和卓(黄和卓)
库车
1867
阿古柏
喀喇沙尔
阿克苏
乌什
哈比布拉(维吾尔族)
帕夏
和阗
1866
阿古柏
马大老爷(回族)
陕甘回乱起义回民领袖
叶尔羌
1866
阿古柏
尼牙孜(维吾尔族)
叶尔羌阿奇木伯克
1866
马大老爷、热西丁
清军
-
叶尔羌
1866
马大老爷
巴尔楚克
阿古柏
思的克(柯尔克孜族)
塔什密里克阿奇木伯克
喀什噶尔回城
1865
阿古柏
奎英(满族)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清朝)
喀什噶尔汉城
1865
阿古柏
托克托布(满族)
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清朝)
英吉沙尔
1865
阿古柏
库车
同治三年(1864年)四月,修建渭干河水利的库车河工托乎提尼牙孜哈里等人杀死监工和伯克,引发暴动。同月,库车土回 马漋、马三保、玉门人杨春,联络外地人田拉满、苏拉满,聚集当地汉回(回族)、汉民、缠回(维吾尔族)起事。库车办事大臣萨凌阿咨报喀喇沙尔(今焉耆县)求援。五月初三,马漋部众攻入库车城内,杀死库车办事大臣萨凌阿、英吉沙尔领队大臣文艺、叶尔羌帮办大臣武仁布、库车阿奇木伯克库尔班等人,逼迫曾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的库车闲散郡王爱玛特(艾合买提王伯克)充当暴动首领。爱玛特为库车伯克鄂对之后,不肯屈从,被当场杀死。
暴动者找到库车热西丁家族的阿訇热西丁和卓 ,推举其为首领。热西丁自称“先知穆罕默德最伟大的后裔、宇宙力量的主宰者” ,人称“汗和卓”(清代文献讹作“黄和卓”),煽动民众对异教徒(卡菲尔)进行圣战。热西丁派兵向西攻占了阿克苏和乌什,向东袭取喀喇沙尔,基本控制了回部东四城一带。
阿克苏、喀喇沙尔
五月初七,库车以东的玉古尔(今轮台县)被暴动者攻陷。初九日至十四日,阿克苏所属的赛喇木、拜城,喀喇沙尔及其属城库陇勒(今库尔勒市)也爆发民变,喀喇沙尔办事大臣依奇哩死难。阿克苏办事大臣富苏哩驰书伊犁求援,未几阿克苏城陷,富苏哩举家自焚 。回部东四城陷落后,为库车的热西丁所控制。
乌鲁木齐
早在同治元年(1862年),甘肃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阿訇妥得璘(一名妥明)潜逃出关,来到乌鲁木齐,寄居于乌鲁木齐绿营署理中营提标参将索焕章家中。索焕章师事之,一同谋划起事。
同治三年五月,乌鲁木齐都统平瑞得知库车发生暴动,派文光领兵前去平叛,途中被乱军击溃于乌沙塔巴克,全军覆没 。索焕章属下的汉回兵丁夜间在乌鲁木齐南关清真寺集会议事,被戍卒朱小贵窥见。朱小贵报告乌鲁木齐绿营提督业布冲额,业布冲额询问索焕章。索焕章诬称朱小贵造谣惑众,将其斩首。六月十二日,妥得璘、索焕章起兵反叛,攻下乌鲁木齐汉城(迪化城)。业布冲额被俘,囚禁于索焕章宅中,八日后仰药自尽。都统平瑞与少量屯练、勇营困守巩宁城(乌鲁木齐满城)。同日,昌吉县事起,知县恩锦逃走,典史秦某阖家就戮。
困于巩宁城内的清兵多为老弱,不习操练,平瑞惟有等待援兵。然而“自六月至八月,无一至者。” 伊犁将军常清、乌里雅苏台将军明谊派兵救援,皆被阻于乌鲁木齐以北。平瑞勉强督兵出战,清军一触即溃,死五百余人。八、九月间,阜康、呼图壁、绥来、乌兰乌苏等地失陷。妥得璘自称“清真王”(哈里发),控制了库尔喀喇乌苏(今乌苏市)以东、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以西一带地方。九月辛丑,在困守百余日后,巩宁城破,平瑞自焚,护理镇迪道伊昌阿投井死,协领荣庆以下死难者一百余人。
阿古柏入侵
喀什噶尔的思的克、金相印因无力攻克清军驻守的喀什噶尔汉城(今疏勒县),于1864年底派人邀请流亡浩罕汗国的白山派和卓后裔入境。浩罕执政者随即派阿古柏领兵携波罗尼都曾孙布素鲁克入侵新疆。1865年9月至1870年间,阿古柏率领浩罕乌兹别克族军队相继攻占了喀什噶尔汉城、叶尔羌、和阗、阿克苏、库车、库尔勒等地,将天山南路各地的暴动首领全部消灭,最后控制了乌鲁木齐,宣布建立哲德沙尔国。至清军由甘肃进剿时,阿古柏及其浩罕军队占据新疆南部达十三年之久。
俄罗斯侵占伊犁
同治十年(1871年),俄国以防备阿古柏袭扰为由,派兵占领了伊犁一带,声称“代为收复”,待中国军队肃清内乱时归还,实则图谋永久割占。
结果
同治十二年(1873年),清军基本平息了陕西、甘肃的叛乱,筹备恢复新疆。光绪元年(1875年),清廷以陕甘总督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清军收复乌鲁木齐、昌吉、绥来(今玛纳斯县)。光绪三年,阿古柏服毒自尽。清军收复天山南路。
记载
《镇原县志》
“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甘肃新通志》卷47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
《华亭县》
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
《隆德县》
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
伤亡
泾阳县。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战前一年的1861年人口17,7万,战后6.7万,战争中损失11万。
兴平县。战前1861年18.4万,战争三年人口损失7.9万。
户县。战前16.2万,战争中人口损失比例超过三分之二。高陵县战前8万,损失4.8万。
富平县。战前31.8万,损失20.3万。
三原县,咸丰十一年(1861)三原县人口21.6万人,损失12.3万。据三原县志记载,回民起义两年间(1862—1863),“县旧隶五百余村俱残破,仅存东里、蔡王二堡”。
高陵县。回民起义前的1861年高陵县人口8万人。高陵县志记载,“同治三年(1864),县内人口锐减至32192人。”损失4.8万。
大荔县(旧制)。战前22.4万,三年后仅余72679人。损失67%。
合阳县。战前29.9万,战后余14.6万,损失57%。
澄城县。战前20.6万,损失60%。
蒲城县,战前32万,损失64%。
华州(现华县),战前17.8万,战后不到9万。
暂时还没有同治新疆回乱的更多信息,请继续浏览其它资料
最新事件
热门事件
最新话题
热门话题